振兴街道法律服务团队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,创新开展“团队式”、“菜单式”服务新模式,推动了基层法律服务全覆盖工作向纵深发展。
振兴街道法律服务团队由14名法律顾问组成,在综治服务中心建立了法律服务工作站,11个社区全部建立了司法行政工作室,对68个村居(社区)实现了全覆盖。
采取“团队式”打包服务,实现了法律顾问选聘科学化。在坚持属地、双向选择和开放原则的前提下,在全市法律服务人才库选配13名适合街道工作的法律顾问,实行了“团队式”服务模式,提升了服务效率和效果。
为实现全覆盖工作运行规范化,进一步完善健全工作机制。街道成立了法律服务全覆盖工作领导小组,并设立办公室,专职负责基层法律服务全覆盖工作;确保责任层层分解、任务层层落实。
建成“三个一”便民平台:即一站通、一线通、一网通。实现了服务方式便民化,构建起实体、热线、网络三大服务平台。在实体平台方面,依托综治服务中心建立了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;68个村(居)建立了司法行政工作室,实现了服务群众“一站通”。热线平台方面,利用“12348”法律服务热线,搭建群众与顾问间的沟通桥梁,实现了服务群众“一线通”。网络平台方面,建设了街道法律服务网上平台,建立了“法律顾问团队”和“法律顾问在您身边”微信群70余个,方便群众查询和享受快捷的顾问服务,实现了服务群众“一网通”。
“菜单式”配送服务,实现了法律服务精准化。在基层法律服务全覆盖工作中,振兴街道推广“菜单式”工作模式,实现了服务内容精准化。实行“菜单式”服务模式,即街道每月召集法律顾问、综治办、司法所、信访办及社区书记,对上月工作情况进行总结、研讨,并针对本月辖区内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梳理,列出服务需求清单,逐一分流到每名法律顾问,实行党工委、办事处“点菜下单”、法律顾问精作配送的“菜单式”服务。
为配合基层法律服务全覆盖工作的开展,对接服务需求,法律顾问领导小组细化工作,明确法律顾问的服务内容,方便街道党工委、办事处准确“下单”。加大考核力度,实现工作督导常态化。在聊城市综治委制定下发《聊城市基层法律服务全覆盖工作考核奖惩办法》基础上,结合街道工作完善奖惩考核措施,加强了工作督导,不间断地对法律顾问法律服务全覆工作进行督察;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大了日常监管,对法律顾问到位及服务情况进行全程监管,实现了精细化管理、信息化管控、大数据分析。
|